图片来源:中国篮球之队
针对此次国家队集训,中国男篮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就外界关心的若干问题,做出了回答。
对此次选拔球员的标准,乔尔杰维奇表示,首先的考量是3个H:“Healthy 健康,我指的健康更多是头脑方面;Hungry 渴望,渴望必须展现在攻防两端;Humble 谦逊,一个国家队球员的必备素质。除此之外,我还会关注无私程度、防守质量,防守质量又包括个人防守质量及领悟未来国家队整体防守规则的能力、身体的强壮程度、运动天赋,还有未来国家队建设的考量。”
除了人们熟悉的球员之外,本次名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面孔。乔尔杰维奇提到,希望通过此次征召,让中国有天赋的年轻球员们加强认识,基于过往国际大赛和走势,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是国家队所优先需要的,然后让他们带着这个认识去继续成长。
他说:“本次我训练所关注的重点和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尽快建立我们的沟通默契,从而将我个人的篮球理念转换成我们集体的篮球理念,建立球队内部人员之间的联系、建立对内行为准则,让这些联系和准则成为积极结果的基础。尽快进行团队协作,尽快在教练组之间形成默契,在教练员和其他球队成员之间不断交换意见并加强交流。”
对此次参赛目标,乔尔杰维奇表示,“我希望队员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本次比赛的机会,去建立并接受“球队整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的理念,我期待每个人把职业球员的最高素养展现出来,结合大家心中毋庸置疑的对祖国的自豪感,化作每天团结协作去迎接挑战的准则,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完)
土家摆手舞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中新网湖北来凤12月18日电 (郭晓莹 武一力)换上藏青色长布衫,缠上黑色布帕,土家族农民彭大丙和数十位村民就成了大山的舞者。他们踩着鼓点,时而摆手,时而跺脚,时而侧身,时而挺腰,动作轻盈而刚健。 舞者踏着锣鼓的节拍尽情舞蹈。 周星亮 摄这是记者近日在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茶堰坪摆手堂内看到的原生态摆手舞表演。彭大丙是来凤县摆手舞协会常务副会长,72岁的他跳了六十多年的摆手舞。 来凤是中国土家族摆手舞发源地。每当逢年过节及各种庆祝活动,村民们都会在摆手堂跳起摆手舞。清代《溪洲竹枝词》中有这样的诗句:“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该诗生动描绘了土家族人民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时的歌舞盛况。 土家人整齐地变换着舞蹈动作。 郭晓莹 摄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绵延流传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酉水流域及沅水流域。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摆手舞彰显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承载着历史。 “在我们土家族,从3岁的小孩到90岁的老人,人人都会跳摆手舞。只要锣鼓一响,我们就开始‘摆’起来。”百福司镇桂林书院社区居委委员邓凤英说,土家族人对摆手舞情有独钟。 耄耋老人跳起摆手舞。 郭晓莹 摄邓凤英是百福司镇摆手舞表演的编排者之一,她介绍,摆手舞的动作跟随着鼓点节奏依次变化,共有单摆、拜年、撒种、双摆、比脚、擦背、纺棉、抖灰和磨鹰展翅九个动作,动感粗犷的舞姿,展现着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 “跳摆手舞是有讲究的,同边手同边脚,腰杆要弯脚要梭(向前迈步),不能踮脚,踮了脚的摆手舞没有气势,不好看。”摆手舞省级传承人彭南清一边给记者表演一边说,传统摆手舞动作古朴粗犷,有“龙行虎步”的风采。 彭南清说,土家族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古老民族,摆手舞就是土家族的“活态灵魂”和珍贵记忆。只有将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深入到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才能让这个古老的文化瑰宝焕发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来凤县政府主导,整合各方资源,调动社会力量保护、传承与发展土家摆手舞。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彭大丙、邓凤英、彭南清等一批摆手舞传承人多年来努力推动摆手舞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院落,实现“活态传承”。 如今,摆手舞从民间走向舞台,从国内走向国际,“摆”进了上海世博会,“摆”进了韩国,“摆”进了澳大利亚,“摆”进了群众的健身生活,实现了保护有效、传承有序。在土家人的摆动中,古老的舞蹈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完)
|